在鑄鐵行業,基本都會在鐵液澆筑前,向鐵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孕育劑,以改變鐵液的凝固過程,改善鑄態組織。從而達到提高鑄件性能,鑄件更好的效果。那么應該添加多少呢?又該如何調整孕育劑的加入量呢?
(1)球墨鑄鐵一般比灰鑄鐵的孕育劑加入量要多。
(2)孕育處理后的鐵液如果澆注時間較長,由于孕育衰退,加入量應增多。
(3)薄壁鑄件容易產生白口,孕育劑的加入量應相應增多。
(4)鐵液中的熔渣較多時,由于孕育劑一經與渣子接觸,就會被裹住,難以熔化,因此加入量相應增多。
(5)孕育劑加入過量,會導致熔渣過多、鐵液溫度降低及由共晶團產牛的縮孔等問題。孕育劑塊度過大,將不能對鐵液均勻孕育,未熔解的孕育劑還會澆入型腔;塊度過小,則易氧化引起熔渣,還易發生孕育衰退。
(6)隨流孕育法使用的孕育劑塊度較小,一般為0.2~0.8mm,加入量為0 .05%~0.2%;型內孕育法的塊度一般要求≤0.25mm,加入量≤0.1%;
其余孕育法加入的塊度一般為1-3mm或3~8mm,加入量為0.1%~0.8%。不同廠家,不同爐型,不同孕育劑產品可能在用量上會略有差別,需要根據不同生產要求進行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