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隨著稀土生產銷售的失衡,國內同類產品競爭日益激烈,正因如此,用戶的關注點開始從稀土價廉向產品的整體價值轉移。在這種趨勢下,稀土生產企業應從當前的危機意識中把握更多“機”會,盡快引導稀土產品向高端延伸,不斷提高產品的高附加值。
據報道,內蒙古包頭市稀寶博為醫療系統公司生產的高端醫療影像診斷設備――永磁磁共振成像儀(MRI)熱銷就是一個例證。由于該產品是物理學與數字化結合的產物,是當今有效、高端的影像診斷設備之一。因此,今年以來,這家公司就銷出140多臺,60%銷往歐洲、非洲和亞洲其他國家、地區。
回過頭來看,我國雖然站在稀土資源的上端,卻沒有取得稀土的定價權。更因為政策支持不夠,無序的開采與冶煉,導致冶煉產能過剩、資源浪費,使得中國企業只能賺取低附加值產品的利潤。
一份稀土研究報告指出,2002年至2011年全球燒結釹鐵硼產量年均增長26.5%,而我國的產量占比站在了76%的位置上,這其中來自我國產量的貢獻不言而喻。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,我國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總產值在全球的占比增速卻是落后的,只占到了58%。而日本雖然只有全球產量21%,但產值占比卻高達38%。
這說明,真正能夠為稀土產業創造可持續巨額財富的,是高附加值、高技術含量的稀土新材料加工領域,這已成為稀土業界共識。在提高稀土產品附加值的過程中,提高稀土的高科技水平顯得尤為重要。它不是一種銷售手段,也不僅僅是技術開發,而是稀土產品向高端的重要延伸。
經過10多年的發展,內蒙古、江西、廣東等省區已在稀土開采、冶煉分離、新材料和應用產業、科技創新等方面進步明顯,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。更重要的是,現在,我國稀土業迫切需要像包頭市稀寶博為醫療系統公司那樣,研發出附加值高的產品,拿到國際市場賣出高價錢,從而培育新的增長點。